长江网讯(记者王玮琦)九月伊始,秋色正浓。2023年“我和江岸一拍即合”第三站城市巡游活动于9月3日上午10时在武汉的汉口老城开启。在武汉城市历史文化城市建筑研究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胡榴明的带领下,近20位武汉市民从武汉美术馆(汉口馆)出发,步行前往吉庆街,寻访江岸区城市更新下的烟火味道,品味老汉口里具备文化魂脉的品质新生活。
2023年“江岸的大咖朋友”第三场活动开启,胡榴明给网友们介绍吉庆街相关文化。长江网记者吕诗文 摄
寻江岸文脉,中国第一代银行家出自江岸
汉口历史风貌片是江岸七大城市更新重点片区,是武汉现存文物建筑、优秀历史建筑、里份民居保留最为完好、最为集中的区域。
位于汉口历史风貌区的武汉美术馆(汉口馆)在秋日里更显魅力,中庭环廊式格局让市民们赞叹不已,纷纷将此景在手机或相机中定格。
镜头上移,武汉美术馆(汉口馆)顶部“金城银行”四个大字缓缓出现。胡榴明介绍,汉口金城曾是中国著名的“北四行”之一,由银行家周作民创办于1917年5月,取“金城汤池,永久坚固”之意。
武汉美术馆(汉口馆)上方有“金城银行”四字。长江头条用户@壕沟里的草 供图
2007年,胡榴明和电视台一起追寻过周作民先生的故居,胡榴明对他十分钦佩,她说:“周作民先生是中国第一代银行家,金城银行在中国民营银行中也是第一名。金城银行汉口分行大楼外表规模宏大,立在汉口热闹中心,开阔、大气,说明银行基业十分强大。”
网络大V、“羊锅说楼”主理人杨杰也参与了此次活动,在江岸生活多年的他有感而发:“这里是我从小到大经常来玩的地方,江岸有一种小城市、大街道,大隐隐于市的感觉。”
解江岸文化,老建筑于现代焕发新生
在江岸区城市更新的进程中,汉口历史风貌区正加速蝶变,一座座老建筑被修缮、改造,融入现代生活,焕发新的生命。
“这是很火的网红打卡点!”“我也要来这里合张影。”“这个符号很独特,虽然简单但很吸引我。”……沿着保华街南京路行走,在武汉美术馆(汉口馆)侧面的巨大“网红惊叹号”前,不断有游客市民前来合影。
武汉美术馆(汉口馆)侧面的巨大“网红惊叹号”。 长江头条用户@东方文澜 供图
胡榴明认为,这个巨大“网红惊叹号”是一种新文化,年轻艺术家选择用简单样式来绘画墙面,代表了年轻人对这幢老建筑的热爱。“不同年龄层的人对老建筑的兴趣点不一样,如果能通过这样一个符号,让大家都对美术馆产生浓郁的兴趣,不失为一个了解江岸、了解武汉的好方式。”
此次活动让胡榴明和巨大“网红惊叹号”进行了首次合影。“在新符号前打卡,紧跟了一把年轻人的潮流,但我们紧跟潮流的同时,也必须把业务做好。了解城市,管理城市,要注重‘细枝末节’,这也是一种留存城市记忆、传承历史文化的方式。”胡榴明说。
续江岸文脉,城市记忆代代传承
今年5月16日,吉庆街三期项目已接近收尾,该项目是汉口历史风貌区的组成部分。吉庆街体现着老汉口的文化沉淀和现代繁华,持续焕新,百年老建筑焕发新风采,深受年轻人喜爱。
“吉庆街的改造,是武汉市老建筑改造较好的案例。”胡榴明介绍,吉庆街在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池莉笔下《生活秀》里的样子,“吉庆街建筑以前是容易坏的砖木结构,随时有损毁的可能。江岸区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保留了老汉口的建筑格局和传统文化风貌,这些建筑也会带着珍贵的记忆代代传承。”
吉庆街夜景,灯火通明。中共江岸区委宣传部 供图
吉庆街曾用排档和民间艺人演绎出一段武汉民俗传奇,这里不仅吸引了老通城、四季美、汪玉霞等一大批老字号扎根发展,还通过城市管理理念的更新,保留下夜市大排档和民间艺人这一民俗特色,更通过非遗展演、非遗市集,将非遗打造成街区特色。
作为老汉口的“魂”和“根”,江岸区用足了绣花功夫,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胡榴明说:“从武汉美术馆(汉口馆)到吉庆街这段街道的历史,代表了汉口近代贸易史,此次活动不仅能提升武汉的全国知名度,更能展示武汉高雅、豪迈的地方。”
据悉,此次活动共吸引15.1万人观看直播。自中共江岸区委宣传部联合长江网启动2023年“江岸·美好一刻”系列主题宣传活动以来,截至9月3日,长江头条话题#江岸·美好一刻——我和江岸一拍即合#阅读量近570万人次,微博话题#我的江岸美好一刻#阅读量近2250万人次,数万人参与话题讨论,关注江岸“上新”。
城市更新,永远在路上,江岸区新一轮城市更新大幕徐徐揭开。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下足“绣花功夫”保护城市历史和街区肌理,探索针灸式更新、渐进式改造,江岸区正以城市功能品质的有效提升助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责任编辑:李智恒
值班主任:徐嘉潞
值班总编辑:陈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