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顾晓焱(作者单位:武汉市社会科学院)
面向“十四五”,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既是武汉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的重要任务,也是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武汉制造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升级的迫切需求。
■ 成为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地方生产系统
区域层面的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一是要服从国家战略布局和总体安排,二是要发挥区域优势与特色。三是通过区域内产业链条的横向或纵向聚集,成为知识链水平分工、生产链垂直分工的产业集群,发挥规模效应与协同效应,成为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地方生产系统。这应从六个方面去看:
从价值链维度看,附加值要更高。比如电子信息、汽车及生命健康等重点产业在达到一定规模的基础上,总体上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头部企业可以获取较高的附加值,还具有一定的对价值链的纵向治理能力,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自主配置资源、要素和市场网络,具有较强的市场控制和整合能力,国际竞争力强。
从创新维度看,创新能力要更强。通过工艺创新、功能创新、产品创新等,形成竞争壁垒,掌握产业链关键核心环节。通过市场与管理创新,包括供应链管理创新、设计品牌创新,挖掘新的需求等,掌握价值链高端环节。产业融合创新能力强,新业务新企业不断产生,新兴市场主体独角兽、专精特新小巨人、瞪羚企业等不断涌现。
从信息化维度看,数字化程度要高。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程度高的,产业链循环效率会提升,产生新的企业价值创造链。
从网络结构维度看,产业链相关企业要深度分工、高度协同,产业配套能力强;知识合作交流频繁,共享创新、协同创新能力强;大中小企业在一定空间范围内集聚形成集群竞争优势。
从空间布局维度看,区域产业要一体化、协同发展。武汉要发挥龙头城市的辐射引领作用,聚焦先进制造上游和科技研发,跨越行政边界发挥辐射引领作用。产业链的研发孵化、市场营销及高端制造环节集聚在武汉,与从事原材料及制造环节的周边城市形成垂直价值链分工,引领带动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及全省全域高质量发展。
从要素支撑维度看,人才链、资金链等要素要高浓度集聚、与产业链高效率匹配。产业链与创新链“双向融合”。科研活动商业化程度高,有力促进经济发展,产业繁荣进一步激励支持科技创新。人力资本与产业链供应链匹配。现代金融更好地服务创新链、产业链。研发孵化得到风险投资、政府基金的有力支持。切实解决中小微企业参与产业链面临的融资困难等。
■ 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近年,武汉三大产业集群规模持续壮大,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下一代信息网络和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快速成长,加快融入全球生产网络,不断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创新能力走在副省级城市前列;数字经济不断做大做强。
但是,在嵌入全球生产网络、融入全球产业价值链、产业链企业间的网络协作关系、人才及资金等创新要素集聚,以及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等方面,与先进城市还有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提升武汉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一是孕育孵化新兴产业链,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应最大化集中资本,聚焦中高端环节进行高起点投资发展,尽快实现关键技术突破,抢占全球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强基础研究布局投入,着力实现从0到1的突破。探索构建未来产业研究院等新型研发平台,建立从原始创新到大规模商用一条龙的研发链条。打造创新创业集聚综合体,形成产业创新生态圈。推进本地场景示范,促进新兴技术产品的推广应用。
二是保持制造业基本比重,夯实产业基础能力。保持制造业占国民经济比重基本稳定,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基础。新一轮数字技术革命更需要发挥先进制造的战略引领作用,专用芯片、数据中心和数据传输设备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应加大制造业投资,保持工业投资占比达到25%以上,应加大民间投资力度。
三是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赋能产业链升级。积极培育一批工业信息工程服务商。加快建设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在新设施、新技术、新应用上抢占先机。
四是培育“梯次交错”企业梯队,打造产业链协同发展的集群。加强领军企业头部企业的培育和引进,深入实施单项冠军培育行动等,培育一批重点领域的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等,加速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处于行业价值链高端、综合竞争力强的创新型企业,形成“梯次交错”的企业梯队。
五是强化人才链对产业链的支撑与匹配。推动人才政策与产业政策全面融合,形成以企业和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引进和评价机制。
六是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构建知识产权违法行为信用惩戒机制,破解知识产权侵权“举证难”等,降低知识产权维权成本。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加快构建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武汉制造”标准体系。加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力度。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让市场机制在产业链供应链布局优化与水平提升上发挥决定性作用。
【编辑:余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