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曾婷:胸怀天下的中国共产党,也属于全人类

作者:李芳 曾婷(作者分别为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坚持胸怀天下”是十大历史经验之一,它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世界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发展的关切,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世界担当。

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孕育于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学说之中。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完成人类解放这一历史使命,担当“解放者”的历史角色,只有无产阶级。无产阶级要实现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必须在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下,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向全世界宣告,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共产党“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从创立开始就将人类解放作为终极追求,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在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历程中,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与为世界谋大同、为人类谋解放有机结合起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运动与世界各民族的解放运动相互交织;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确立国家独立自主、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道路与联合第三世界国家共同反对帝国主义的霸权和强权政治相互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改革开放道路与深化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合作,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相互融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伟大征程与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互交融。

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涵养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天下情怀之中。“天下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创造,是中华文化最具格局、最具气度、最具气势的文化建构。中华民族自古有“天下一家”的思想,以“天下观天下”的视野认知天下,以“四海之内皆兄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原则与天下共处,以“计利当计天下利”“达则兼济天下”的胸襟谋求天下之利,以“和为贵”为治国之道,追求“万物并育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天下和谐顺景,把“天下为公”作为自己的理想追求。中国共产党一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中华文化基因中的“天下情怀”“和合共生”早已熔铸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液之中,镌刻在中国共产党谋和平、促发展的大国风范之中。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生动体现,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是“计利当计天下利”的深刻诠释,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和为贵”理念的充分彰显,共商共建共享的“一带一路”倡议是“达则兼济天下”的境界呈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天下为公”的现实写照。

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蕴含于为人类作贡献的历史自觉之中。从苦难中走来的中国共产党,深知和平来之不易,积极做推动世界和平的贡献者。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带领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决心以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为人类作贡献。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说:“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中国共产党不仅带领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且以力所能及之力,向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共产党,强烈认知到国与国之间休戚与共的关系,认清中国的大国地位,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与担当。当今世界正处于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人类何处去”的时代之问现实而迫切,中国共产党从方案到行动贡献着中国智慧。从坚定不移维护多边主义到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从共建“一带一路”到深入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到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国共产党以博大的胸襟彰显大党的风范,以矢志不渝为人类进步发展的决心,展现大国的责任与担当。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从这些意义上说,胸怀天下的中国共产党,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全人类。

【编辑:余淮】

我要发布
我的主页
长江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