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王刚
“流淌了千万年的长江,今天仍然是少年;家住长江边,千帆阅尽,我们的心依然是少年。希望‘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活动,将长江浇铸在中华民族性格中的青春勃发之气、山水浪漫之情,传播于寰宇。”4月20日,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傅才武接受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采访时说。
“将深化人们对长江流域的文化共识与文化认同”
傅才武老家在湖北省咸宁市,“生于长江畔、长于长江边,从小饮长江水,现在家住长江边,从事长江文化研究的工作”。2021年,他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文化和旅游融合视野下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研究”。“可以说,这是我个人与长江的一段人生奇缘,而且缘分不浅。”
傅才武表示,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举办“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活动,形式新颖,意义重大。“活动让深厚而浩荡的长江文化、长江符号和长江精神,有机会走入人们生活,同时让人们有机会了解身边的长江所拥有的重大价值,进而深入理解国家保护、传承和弘扬长江文化的重大意义。”
傅才武评价,本次活动体现出三大特点——
站位高。活动聚焦长江流域具有代表性的长江文化符号,包括各种遗址、遗迹、文化遗产、场馆、文化地标等,这将深化人们对于长江流域的文化共识与文化认同。而文化共识与文化认同,是推动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的最深层动力。
格局广。活动首次在长江流域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现联动,意在赓续长江历史文脉,发掘长江文化时代价值,坚定长江文化自信。特别是全媒体的传播,将有助于吸引更多年轻人认识长江、保护长江、建设长江,这对于传承长江文化具有特别意义。
定位准。本次活动参与人群涵盖文化学者、文史专家、媒体记者、群众代表等各界人士,营造全社会关注长江的良好舆论氛围。这对于激发全民参与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积极性是一次有益尝试,对于推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在地方的落地具有积极作用。
“展现了湖北先行先试的决心、信心与恒心”
傅才武表示,2022年以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持续推进,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创新组织开展了“沿着长江读懂中国——湖北千里长江行”活动,也为今年的“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活动开了个好头,积累了好口碑、好经验。“今年的活动扩展了规模与范围,进一步展现了湖北省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先行先试的决心、信心与恒心。”
2022年8月26日晚,“沿着长江读懂中国——湖北千里长江行”探访团队员在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带领下探访湖北省博物馆,长江网进行了全程网络直播。长江日报记者邱焰 摄
傅才武说,湖北省居长江中游,无论是其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还是经济地理,天选之地、位置独厚、条件优越,孕育了绚丽多姿的荆楚文化、开创了中部崛起的经济奇迹、塑造了“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在我看来,湖北作为长江文化之‘天元’、长江经济之‘关枢’、长江精神之‘高地’的评价,是恰如其分的。”傅才武说,湖北省应该将这份“天元”“关枢”和“高地”的实力,转化为加快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动力,尽早建成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先行区,打造成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示范标杆。
“三个联动”+“三个互动”中推进建设
对于长江流域各省区市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傅才武建议可以从“两个方面、六个要点”进行梳理——
一个方面是加强“三个联动”:即城乡联动、省际联动、政府与社会联动。充分展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作为超大尺度文化空间的文旅融合优势,统筹城市与乡村、各省之间的国家文化公园的规划、设计、投资、建设与运营,打通公园建设从“0”到“1”的关键堵点,同时加强政府引导,强化地方激励,发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
另一个方面是整合“三个互动”:即历史与未来互动、科技与人文互动、政策与实践互动。达到活化历史、启迪未来,强化科技支撑、丰富人文体验,提高政策可操作性、完善项目考核评价机制的目的,提高沿江各省区市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多元协同建设水平与建设能力。
就湖北省而言,傅才武建议可以围绕武汉、荆州、宜昌等长江沿线代表性城市,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的先行区和核心区。例如,武汉市可以一体统筹两江四岸,围绕“江汉朝宗”“长江国家文化博物馆”“万里长江第一桥”打造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旗舰项目”;荆州可以突出纪南古城(荆州大遗址)和荆江大堤,打造荆风楚韵的长江水文化主题项目;宜昌则可以围绕长江三峡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充分发掘三峡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突出生态价值与文化价值,打造自然与人文“双优”的特色重点项目。其他长江沿线城市,各有特色、各有优势,可以科学规划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核心段。
【编辑:朱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