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发展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将武汉都市圈打造成为引领湖北、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重要增长极。省委书记王蒙徽在参加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黄石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黄石要结合自身历史底蕴、文化积淀、交通区位、产业基础,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部署中找准定位。要全面对接武汉新城,全面对接花湖机场,抢抓机遇,加快建设武鄂黄黄的重要节点,努力打造武鄂黄黄重要增长极,更好更快推动武汉都市圈建设。
站在武汉都市圈的核心区,黄石如何打造武鄂黄黄重要增长极?3月12日,黄石市政府研究室以《打造产业共同体 建设重要增长极》为题在媒体撰文,提出了以下对策:
产业一体化是区域融合发展的核心。以武黄产业共同体建设为突破口,深度嵌入武汉产业链供应链,更好实现武黄联动耦合高质量发展,对于黄石落实省委决策部署、扛牢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的历史使命意义重大。当前,要抢抓光谷科创大走廊和武汉新城建设重大机遇,借势借力把黄石的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不断壮大经济规模,提升发展质量,增强硬核支撑,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作出黄石更大贡献。
建强联盟,明确方向。按照“武汉干什么”“黄石有什么”的思路,对标全省“五大优势产业集群”、武汉“三大支柱产业”,紧扣黄石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和网联汽车、临空经济“四大优势产业集群”,对全市引领型、紧密型、互补型产业进行全面梳理,确定与武汉对接的重点支持产业,协调推动与武汉组建若干个产业联盟,探索建立两地统一编制、联合报批、共同实施的产业规划管理体制,对入驻联盟企业的产业契合度、环境友好度、创新浓度、经济密度提出统一具体要求,强化产业准入、财税支持、要素保障、企业开办等政策协同,进一步明确同链发展方向,加快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格局。
创新赋能,增强活力。做强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区“桥头堡”功能,引导黄石科技成长型企业入驻园区,全面深化与武汉高校院所的合作,建立“研发在武汉、生产在黄石”“孵化在武汉、落地在黄石”的合作机制;加快推进黄石科技城建设,在建好研发、孵化、展示等平台的同时,加快建设专家楼、人才楼以及生活配套设施,吸引武汉及周边城市更多“创新企业”“周末专家”“创新团队”“专业人才”入驻,共同打造创新策源地。
共建园区,加速融合。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全域对接”的思路,在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冶湖高新区、临空经济区、新港园区等主战场划定与武汉相关开发区、城区飞地合作园区,以股份合作的模式进行“飞地园区”共建,探索实施经济核算,允许GDP、工业产值、税收等统计数据在合作地区之间分解,将“飞地经济”发展状况纳入两地政府绩效考核范围,全面提升“飞地园区”建设的积极性。
精准招商,主动配套。聚焦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按照“招商选资”“招大引强”的要求,将承接武汉产业转移与黄石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提质赋能等结合起来,全面了解武汉各区投资方向、投资重点,吸引其在黄石建立生产基地、发展配套项目、促进产业集聚,着力提高招商引资质量。主动与武汉各区加强沟通与联系,建立多种形式的政府间对话互访机制。持续在武汉开展产业推介会,以良好的投资环境来吸引转移产业。重点引进产业上下游、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关联程度大等配套项目,延长黄石产业链条。
创新机制,强化保障。争取武汉支持,共同设立产业合作发展基金,强化对共性基础设施、关键产业项目的资金引导作用。探索跨区域土地统筹使用机制,将“标准地”和不同产业类型项目定制化需求有机结合,探索多用途复合利用的“产业定制地”供应模式。组建武黄知识产权保护联盟,积极探索通过创业投资、知识产权股份化等方式,推动科技成果资本化。制定两地数据开放责任清单,推进企业注册、环保监察、交通运输、产业标准等数据资源有效共享。建立两地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等协同机制,共同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长江日报记者高喜明 整理)
【编辑:熊展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