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城同心向未来】打通一公里“断头路”,串起千亿黄金大道



打通一公里“断头路”,串起千亿黄金大道

2月1日,大年初一,圈媒联盟记者在未来三路看到,崭新刷黑的六车道上不时有车辆往返于武汉—鄂州两地。记者了解到,春节期间,为方便武鄂两地市民出行,未来三路开放进行试运行。春节后,未来三路还将进行附属设施建设和道路检测,待验收工作完成后正式通车。

未来三路春节前达到通车条件

未来三路是一条连通武汉未来城与鄂州红莲湖大数据产业园的主干道。现场施工负责人告诉记者,春节前道路已经达到通车条件。春节期间,未来三路开通仅供小车通行的通道进行试运行。

春节前未来三路已全线贯通,达到通车条件。 长江日报记者何晓刚 摄

沿着未来三路往鄂州红莲湖新区继续前行,路上交错布置的红色水马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我们在道路上共设置2处水马强制减速区,保障节日期间道路通行安全。”现场施工负责人说。交错布置的水马,形成车辆强制减速区,行至此处车辆需以“S”形线路减速慢行。

“进鄂州了!”随着记者探访的脚步,手机收到一条提示短信“欢迎您来到(返回)吴王古都鄂州”。标志着记者已正式进入鄂州地界。“以前从镇上得绕行至科技五路,去一次鄂州接近20分钟,堵车的时候路上还要耗更久,那时望着对面不到2公里的鄂州只能望‘路’兴叹,现在有了这条路就方便多了。”居住在未来三路附近庙岭镇的居民对记者说。

打通“断头路”串起千亿黄金大道

位于武汉东大门的未来三路,沿线布局有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等总投资额超过400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光谷重点打造的三条“千亿大道”之一。此前因岱家山的阻隔,两端仅1.12公里的距离一直未通,成为了一条阻碍武鄂两地产业经济融合发展的“断头路”,如今,纵跨武鄂两地20.2公里的未来三路实现无缝连接。

“未来三路的打通,不仅能实现武鄂同城快速对接,更在于两地产业的协作对接,互促互补。”鄂州市华容区区长龚骏告诉记者,随着武汉城市圈的发展和光谷科创大走廊的建设,武鄂两地将加速人口、资金、技术等要素流动,交通的连通将成为两地深度融合发展的先导,作用和意义重大。

春节前未来三路已全线贯通,达到通车条件。 长江日报记者何晓刚 摄

红莲湖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园的开工建设就是例证。2019年,鄂州市政府与省联投集团达成合作,该项目占地6.19平方公里,前期投资逾百亿元,总投资规模达500亿元,未来将积极对接导入云计算与大数据、5G通信、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及其上下游研发服务等产业,有效承接武汉“科技创新大走廊”产业辐射,共同打造全省“光芯屏端网”世界级产业集群。

“落户鄂州红莲湖新区,正是看中武鄂同城化发展的趋势。”联投新城华容公司产业招商负责人汤文珂介绍,该项目地处红莲湖新区与光谷未来科技城等武鄂交界区域和光谷创新大走廊重要节点,结合东湖高新国家存储器基地以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新校区拓展,打造高新技术服务业聚集区与之配套。

“我们正在对全国进行招商,主要集中在大数据、云计算、光电和智能制造等行业,目前在谈项目有20多个,近期将要入驻的企业多达十几个,预计五年之内形成100亿元产值,提供1万个就业岗位。”汤文珂对红莲湖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园信心满满。

促进武鄂两地真正做实产业同链

“未来三路打通后不仅有利于武鄂两地人才交流、物流交通,更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信息流环境。”武汉爱民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鄂州市医药行业协会会长、湖北省医药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柳骏向记者介绍,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场景应用,孤立的大数据产业园就像是无源之水。未来三路连通后,将进一步强化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园与光谷“光芯屏端网”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的联系,凸显红莲湖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园的价值。

“未来三路的连通带来的不仅是交通上的便利,更是科创新机遇。”柳骏说,随着人工智能逐步融入到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生产等行业中,智能化的产业生态更加需要大数据的高计算性能平台对日常数据源进行处理。打通未来三路,有利于产业链的融通,从而产生产业集群的倍增效应,促进武鄂两地产业快速发展,真正做实产业同链。

(圈媒联盟 鄂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童勰 长江日报见习记者聂奥林 通讯员廖剑云)

203省道升级为黄石带来机遇 全线建成通车后可快速直达花湖机场

1月28日下午,大雪纷飞。黄石人陈康驾车从鄂州市杨叶镇经203省道鄂州至黄石段,回到了位于黄石的江泰春岸小区。“虽然下雪,但道路很通畅,不像以前经过门口这条路要十几分钟。”说起203省道鄂州至黄石段时,陈康感受颇深。

“以前这条路坑坑洼洼的,出行非常不方便。”陈康说,两年前这条路破损严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几百米的路要开几分钟,一不小心就会刮到底盘。“自从这条路修通以后,坑洼路面变成沥青路面,我回家通畅多了。”

1月28日下午,记者在现场看到,崭新的203省道将黄石与鄂州杨叶镇相连,两地以一座桥分界。鄂州在桥头设立了鄂州市临空经济区杨叶镇疫情防控服务站,2名工作人员正在查验车辆的行程码。两块指示牌和一道隔离栏杆,将路面分成了两个车道,一个车道查验外籍车辆的行程码,一个车道供本籍车辆通行。指示牌特意注明,鄂B(黄石号牌)、鄂G(鄂州号牌)为本籍车辆。

完成改造升级的203省道鄂州至黄石段。黄石日报记者程武 摄

工作人员李庭告诉记者,这条路是鄂州杨叶镇通往黄石的交通要道,“鄂州杨叶去黄石的车辆,90%都从此经过,鄂州花湖镇也有不少车辆走这条路。”

鄂州花湖和杨叶紧挨着黄石,两地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有10多万黄石人住在花湖镇开发的小区,花湖和杨叶也有大量人员在黄石工作。203省道是两地交往的重要通道,来往车辆非常多,道路经常破损,坑坑洼洼走起来格外难受,雨天更是成了水坑。

2020年3月底,黄石开始对这段连接路进行改扩建。项目起点为鄂州界,终点位于黄石迎宾大道路口,路段长1.32公里。作为黄石主干道黄石大道的北延,该项目是黄石城区长江段岸线综合整治工程一标段工程的其中一段。为了解决道路经常破损的问题,黄石市城发集团项目部十分注意强基固本,对该路段地基基础进行整体处理,还对该路段污水、雨水等系统再次梳理、重新施工,将雨污水管全部更新,以彻底解决逢大雨必渍的问题。2021年2月,这段路以崭新的双向6车道恢复通车。

“203省道(鄂州至黄石段续建工程)建成通车,对于缓解黄石市中心城区交通压力、促进区域路网同鄂州花湖机场快速对接起着重要作用。”黄石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卢亚军说,这条重要交通线的通车,能促进区域路网互联互通,加速黄石融入武汉城市圈。203省道(沿江大道)黄石城区段、阳新段正在抓紧建设中,全线建成通车后,黄石将可以更加全面地对接花湖机场,融入武汉城市圈。

(圈媒联盟 长江日报记者高喜明 黄石日报记者马南山)

麻安高速麻城东段具备通车条件 300多万群众进入“一小时通勤圈”

“这条路通了,让300多万群众进入了武汉城市圈‘一小时通勤圈’。”1月26日下午,在麻安高速铁门西收费站,湖北路桥集团麻安高速麻城东段项目部副经理林利峰见到记者一行十分兴奋:“昨天,我代表公司参加了麻城市的政企新春座谈会,听到了不少表扬。”

在蒙蒙细雨中,林利峰带着我们在这条尚未正式通车的路上进行了行车体验。一路上,我们的车跨越了举水河、G106国道、麻武铁路、沪蓉铁路,沿途经过了14座桥梁。虽然道路修建在丘陵地区,但双向四车道的公路总体平直,起伏不大,行驶过程十分平稳。全程15.865公里,我们用20多分钟就跑了个来回。

麻安高速已全线贯通,图为铁门西收费站。黄冈日报记者杨辉 摄

“这条高速2019年9月动工,其间遭遇了疫情、汛情、材料大幅涨价等多种困难,但我们按照‘目标不变、任务不减、标准不降’的要求,经过800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努力,将原定3年完成的工程提前9个月建成。”林利峰说,“现在这条路不仅道路施工全部完成,而且路面标线和全路段的交通指示标牌也全部建好,已完全具备了通车条件。只要运营方接手,就可开放通行。”

“麻安高速麻城东段是麻城至安康高速的最后一段。”林利峰用手机打开地图介绍,“它的建成,不仅意味着全长651公里的麻安高速全部贯通;同时还串起了大广高速和沪蓉高速,让麻安、大广、沪蓉三条高速围成的三角形区域周围的300多万群众,都进入了武汉城市圈‘一小时通勤圈’。”

看到我们从高速公路出来,一辆客货两用面包车驶到了我们面前。司机陈强下车向我们打听麻安高速麻城东段的通车时间。他是麻城市宋埠镇一家园艺公司的货车司机,近4年来,他每天往返于武汉、麻城之间,将公司种植的红掌(俗称“鸿运当头”)、仙客来等鲜花送到武汉销售。以往,他到武汉,要绕道红安县永佳河镇上高速,单程要1个半小时;麻安高速麻城东段通车后,他在家门口上高速,1个小时就可到武汉,通行费也要少些。听说麻安高速麻城东段即将通车,他十分高兴:“自打公路开工之后,我就盼着这一天。”

离开铁门西收费站,已是下午6时。农历小年夜的暮色中,鞭炮声声响个不停,烟花点点不时蹿起,节日的气氛愈发浓烈。又要启程赶赴武汉的陈强说:“今年我要把更多的鲜花送到武汉,为武汉送去更多的‘鸿运’。”

(圈媒联盟 黄冈日报记者杨辉 吴纳 通讯员肖杰 陈珏)

【实习编辑:郑晓晓】

我要发布
我的主页
长江头条